炉中青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笔趣看51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个兄弟姐妹,在院子里溜达着,像巡视领地的哨兵。
村支书郑大宝的老婆大宝婶儿,后半晌的时候,抱走了一只小黄狗,临走的时候,还问了招工的事儿,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问问还招不招人,话说,她的儿子是初中毕业,跟他老爹一样木讷,平日里就跟着父母忙活自家那几亩地,现在都老大不小了,媳妇也没娶上,两口子正犯愁呢,要是能有一份工资拿,十里八乡的说出去也好听,娶媳妇也容易的多。
吃过晚饭之后,杨明到大棚那里转了一圈儿,对于今天后半晌招的这六个人,他还是很满意的,大棚弄得很严实,里面很保暖,说明这六人还真是好庄稼把式,虽然以前没弄过大棚,但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就连小姑娘刘南南都能干的游刃有余。
虫鸣声声,在秋的萧瑟中,有些有气无力的,夜晚的露水也重了,风吹来,带着一股凉爽的燥气,山风重,吹的人骨头里凉嗖嗖的。
杨明和小宝儿、刘南南在东屋里看电视,卫卿卿却去了刘嫂家,和她说着话儿。
“刘嫂,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能跟我们说说么宝儿奶奶为什么要抢宝儿”卫卿卿坐在刘嫂家炕沿上,说道。
“没啥,宝儿不是和你们认了干亲么宝儿奶奶以为我想把宝儿托付给你们,然后自个儿走主儿呢,宝儿虽是个闺女,但是也是他们郑家唯一的后代,自然不能让她姓了外姓,我怎么和他们解释他们都不信,你说他们要抢我闺女,这不是要我命么我当时就跟他们急了。”
刘嫂一边儿悠闲的纳着鞋底儿,一边儿说道。
刘嫂的话的确很有可信度,但是卫卿卿却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仔细想想,却又摸不到头绪。
“你和杨明是十月一结婚么”刘嫂抬起头,拿着针在头皮上划了划。
“嗯是”卫卿卿点了点头。
“我也送你们一件礼物吧”刘嫂说着,放下手中的鞋底子,下了炕,拿出一根软尺,把卫卿卿拉了起来,开始给她丈量身体。
“你这是干嘛呀”卫卿卿都被她弄愣了,抬着胳膊配合她。
“给你们做一件汉服”刘嫂一边仔细的量着卫卿卿的身体尺寸,一边说道。
“汉服”卫卿卿有些惊讶。
“是呀,汉人的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那种”刘嫂很快就量完了,然后拿出一支铅笔,在一个小业本上,把数据记了下来,“我姥姥家,世代都是在村里做裁缝的,我妈也会这手艺,等我长大了,就传给了我。”
“你们结婚,就要用礼服,礼服又叫冕服,上衣下赏,穿起来挺复杂的,不过也是最好看的。”
刘嫂说着,翻开屋里的躺柜,取出几匹绸布,有黑有红有黄有白,“这些绸布,是我结婚的时候,我妈陪给我的嫁妆,都是家养的蚕,用织机手工织成的。”
“这个,手感太好了得值不少钱吧”卫卿卿手抚上了绸布,感觉滑溜溜的,特舒服,在灯光下还闪着一层柔和的光泽。
“值什么钱呀我们一山里人,难道还穿着绸衣下地干活一直就在家里放着,这都十来年了。”
刘嫂把炕上的东西全都哗啦到了一边儿,铺上了一块干净的薄木板,把绸布平铺在木板上,拿着软尺在绸布上左量一下,右量一下,然后用滑石画上印儿。
“哎呀还没给杨明量呢走,咱们去你家,把杨明的尺寸量出来。”
刘嫂故惊讶的放下滑石,拿着软尺,拉着卫卿卿便出了门,到临院去给杨明量尺寸。
刘嫂把杨明上上下下都量了一遍儿,连脚丫子都没有放过,冕服的组成可多了,不光有衣裳,头冠鞋子都得配齐了。
“宝儿,明天可就上学了,不许睡太晚,南南给监督”刘嫂丢下一句,拿着量好的尺寸,转身便回了自己院里。
卫卿卿就没有跟过去了,而是坐到了杨明身边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