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笔趣看51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来,将来就在那里建个庄园为隐居之处如何”
“嗯。”
潘巧莲重重点头,可点完了头才觉得不妥,她和武好古身后还有一堆人在看着呢
而且他们俩眼下可没什么名分,怎么就一块儿隐居仙山了呢
“大武哥哥,你又哄我。”
潘巧莲羞得耳根通红,用力跺了跺脚,就一阵风似的顺着搭在船艏甲板上的跳板上了宿城港的码头。
宿城港就在宿城镇边上,而宿城镇则是东海县的县治,位于郁州岛的西南角上,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云台山,其实就是个淤积成陆地的海湾。
不过这片陆地的形成却有些年头了,因为在汉代这里便是人烟繁盛的市镇和港口了。因而宿城也是一座古城,武好古现在看到的城池大约始建于唐代,已经显得有些残破。而且因为城池太小,容纳不下聚居此地的居民和客商,所以城廓之外早就变成了个大市集,商馆遍布,酒肆林立,还开出了不少客栈。
因为宿城港就是出入郁州岛的主要口岸,也是宿城这里所有客栈的财路来源。为了抢生意,各间客栈的知客小二们都紧盯着码头,看到有大号的客舟靠上来,顿时人人眼睛放光,蜂拥而上。
七八个店小二都冲到了第一个走下船的潘巧莲跟前,七嘴八舌的竭力推荐着自家好处。武好古在船头看着也觉得似曾相识,后世的火车站汽车站门口,那些小旅店的推销人员,也就是这样拉客的。不过这些宋朝的拉客小二倒是斯文守礼,虽然一个个口若悬河说着自家好处,但却不诋毁别家,也不会伸手上来生拉硬拽。
另外,在宋朝生活了好一段时间的武好古也知道,这些小二的介绍基本是可信的。
宋朝的各行各业,除了书画行比较喜欢假之外,别的行当大体都是讲诚信的。
武好古忍不住又有些感慨,如今这个时代,便是我中华文明的一个顶峰了只可惜,这个文明的顶峰,却挡不住野蛮胡骑的冲击,从靖康年开始的天倾,真不知摧残了多少民族的箐华
所谓宋亡之后无华夏,还是有点道理的。至少后来复兴的华夏,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了
武好古微微有点失神,直到耳边响起了花满山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东翁,这边有间仙客居是大大有名的,招牌上的三个字,还是东坡居士题上去的。仙客居最好的是鱼脍,都是海里面现成捞上来的黄鱼割的,片片透光,入口即化。另外,仙客居的河鲀鱼也是一绝,那烹制的可是鲜美异常,包您吃过以后是终身不忘,而且保证不会吃死人。”
所谓鱼脍就是生鱼片了,这是中华的传统美食,在唐宋年间还是非常流行的。
不过眼下没有挪威三文鱼,蓝鳍金枪鱼理论上有,不过是极罕见的。所以“大黄鱼刺身”是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鱼脍。而河鲀鱼就是河豚了,好吃是不用说的,就是容易吃死人所以武好古当下便笑道:“既然仙客居最好,那今日便去仙客居了,我做东,鱼脍、河鲀都要吃个过瘾”
那仙客居的知客小二,二十四五岁的样子,顿时眉开眼笑,朝着周遭同行拱拱手,便大声招呼了一声:“仙客居,迎客了”然后就做了个肃客的手势,指向了靠近码头的一间三层酒楼。
武好古也下了船,和潘巧莲一块儿大步向酒楼走去。在他们俩身后,西门青等人也依次下船,就朝酒楼行去。
这座酒楼是依水而建的,看上去有三层楼恁般高,实际上就上下两层,再底下是个垫高了的石头地基,显然是用来防大潮水的。
“小二,仙客居的楼起得恁般高,是为了防水淹吗”武好古上楼的时候问在前面迎道的那个知客小二。
“也不全是为了防水淹。”
小二道,“建得高一些,正好可以看风景啊。到云台仙岛来的,还不都是为了观景的吗”
“也对。”
武好古笑道,“那也得给我们选个景色绝佳的包间可有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