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新笔趣看51biquka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九章
皇帝回到乾清宫之后,却是忧虑的吃不下饭,朝臣对这个熊廷弼的弹劾也不是一波两波了,长此以往,肯定是会坏大事的。当初皇帝在方从哲的暗示下,为了避免朝臣们整治熊廷弼,在从京师运往辽东的粮草器械上动手脚,还曾经从六部职权中分割出一个【辽务司】衙门,让王在晋担任郎中,给这个熊廷弼当运输大队大队长,要不然恐怕辽东前线的补给后勤早出岔子了。
皇帝挠挠头,对这个熊廷弼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熊廷弼以一己之力,扭转辽东颓势的才干,恨的是这个家伙天生一副拉仇恨的大嘴,跟天底下绝大部分士大夫一样,热衷于党争,只要不是一个党派的官员,就绝聊不到一块去。
其实又岂止是言官们、朝臣们弹劾熊廷弼,熊廷弼在任职辽东经略这一年多来,也没少往朝廷里递折子,这些折子不是在骂东林党闯宫、欺压西李孤儿寡母,就是在骂皇帝乳臭未干,任人唯亲,远贤人,亲小人(拔擢骆思恭、骆养性、田弘遇,宠信徐光启、魏忠贤)云云。总之,皇帝对熊廷弼也是没招儿。
皇帝现在是烦闷的厉害,也没心思用膳了,便起身往御花园走去。见状,魏忠贤跟顶替骆养性的锦衣卫亲随许显纯连忙跟上。走到御花园,皇帝触景生情,朝魏忠贤问了句:“那个母鸡女孩叫什么来着?”
魏忠贤忙道:“她叫张嫣,小名宝珠,是从河南祥符选秀今宫的秀女。”
皇帝点头笑了笑,有问了句:“她现在人在何处啊?”
魏忠贤道:“在养心殿当差。”
皇帝摸摸下巴,道:“把她带到朕这儿来,但不要告诉她朕在这儿等着,明白吗?”
魏忠贤点了点头,便亲自跑了养心殿一趟。见魏忠贤离开,皇帝朝许显纯几个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散开点儿,别等会儿吓到张嫣。许显纯嘿嘿一笑,给了皇帝一个“大家都是男人,都能理解”的眼神,便招呼皇帝侍从们散开了。
皇帝自个儿踱步到一颗银杏树下,树下有一个棋盘石桌以及两三个石凳,皇帝坐下以后,思绪却已经不在张嫣身上。盯着石桌上的围棋棋盘,皇帝自付道:朕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呢?
往远了说肯定是整顿九边,整治京营,狠抓吏治,改革财政,然后对内镇压农民军,对外硬刚努尔哈赤与林丹汗,不过这些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能够达成的。
那么皇帝眼下最应该干些什么事呢?
首先就是着手训练“新式军队”,也就是通过何可纲、李如柏、张世泽以及徐光启跟泰西人,建立一支跟大明其他部队迥然不同的“超级军队”。
这支军队将拥有东北亚乃至全球最先进的火器,当然想要追赶乃至超越欧洲的火器水平,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啊,所以骑兵这个古老的兵种还是不能放下。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留了李如柏一命的缘故。
李如柏或许真的同情努尔哈赤,或者努尔哈赤真的手握李家的把柄,或许萨尔浒之败,真的是因为李如柏给后金做了内应。
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反正皇帝也没指望用李如柏去击败努尔哈赤,去挥师关外,犂庭扫穴。皇帝需要李如柏练兵而非统军!
李如柏的忠心或许值得琢磨、推敲,可是他的军事素养却开不得玩笑。打小出生在辽东,在辽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如柏,即便是耳濡目染也已经成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他或许在指挥作战上面真的是个草包、饭桶,但是在训练士卒,在眼力劲上,却对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教官!
他的父亲李成梁,他的大兄李如松都是上个时代最最最强大的骑兵统帅,而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骑兵统帅努尔哈赤又是李如柏曾经的家臣。
可以说李如柏在辽东,无论是蒙古人的骑兵法还是女真人的骑兵法亦或者是他们李家的骑兵法,他都了若指掌!
正是基于这一点,皇帝赦免了他的罪责,并重新委以重任。
在徐光启、孙元化他们的火器研究尚未追赶或者超过欧洲的时候,皇帝的这支“新式军队”还是需要一支战力足以媲美“关宁铁骑”,足以力敌“八旗劲旅”的骑兵队伍的。
除了训练“新式军队”这一条要做,“考成法”、“京报馆”这两项也要开始着手准备了。有关“考成法”朝野上下的阻力不少,一来这个考成法是张居正发明的,皇帝重新启用这一变法产物,实在是令朝臣们恐慌的很,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二来呢,经过万历皇帝二十几年的罢朝,群臣早养成了散漫的性子,上班时间逛窑子,公费旅游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常见,若是这个“考成法”再次推行天下,那么当官的可真的就要当牛做马了,也算是将士大夫们的福利统统剥夺了个干净,这搁谁身上也不会乐意吧?
但是皇帝要整顿吏治,这个“考成法”非颁行天下不可!
若是连一个“考成法”都难以贯彻执行,还谈什么日后恢复张居正改革,乃至更进一步的“雍正革新”?
至于“京报馆”,跟士林抢夺话语权一事,皇帝其实已经物色出了一个可堪大任的人——温体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