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可以梳去阴虱的梳子,是一种特别的篦。篦是密齿梳,相传在春秋时期陈七子因罪入狱。那时候的监狱条件相当不好,陈七子头上生了虱子,爬得他头痒痒,为了清除头皮屑与虱子,于是用竹板制成了最早的篦。
就除虫这一条上来说,道理是相通的。而花和尚所说特别的篦,是因为它的材质特殊,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竹子。它很巨大,在竹林中心生长的那一片成白色,这种竹子有种特别的能力,可以吸纳阴阳之气。
“我找到了,《山海经·北大荒经》的第十七则说‘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白竹就是帝俊的那片竹林。”
木封这一个月的学习任务是熟读背出《山海经》,连帝江都说了《山海经》是从前修行世界的一部分真实写照,虽然内容上有些模棱两可,或者记载上有些半藏半露,不过很适合初学者入门。
杨梁和说出那种篦之后,帝江就明白了他说的梳子的材质是什么,给木封出了一道题,让他在山海经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不过,即便木封查出了这种特殊的篦,是由白竹制成的,但是如今竹林成空,又去哪里找这样一把梳子。
显然,给出建议的花和尚也想到了这一点,他讲了一段往事。在花和尚还是光头小和尚的时候,随着师父一起下山化缘。师父说下山之后,一定要紧跟着他,山下的人都是大老虎,极有可能一不小心小和尚就会被老虎吃掉。
小和尚心里有些慌,他一直都紧跟着师父。不过有一年的冬至,他闻到了一股饺子香味道,嘴里的馋虫忍不住了,朝着散发香味的地方走去,他听到了一阵叮叮当当的铃铛声,好像坐上了一辆马车,等回过神来已经和师父走散了。
小和尚懵懵懂懂地下了马车,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只看到周围来来往往的都不是人。有牛头马面、有长着蛇尾巴的女施主、还有飘来飘去的鬼怪。这个地方像是一个集市,熙熙攘攘的很热闹,小和尚终于找到了诱惑他来此处的饺子香味。
摊主是个长着鳃的美大叔,他给小和尚盛了一碗饺子,让小和尚念一段经文来换取。小和尚觉得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东西,饺子中有虾仁,那味道入口之后,仿佛还能体会到大海的滋味。
小和尚吃饱了之后,居然就在饺子摊上睡着了。等他醒过来发现哪里有什么饺子摊,他坐在一个胡同口,面前站的是找他已经找的满头大汗的老和尚。
小和尚当然被罚了紧闭,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根本没有看到这样的饺子摊,说小和尚是想吃的想的做梦了。
花和尚把这个故事告诉了杨梁和,这到底是他在做梦,还是真有其事呢?反正那个晚上,他身上多了一个金色的像是拨浪鼓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从哪里捡来的。
“我看不出这东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杨梁和把花和尚的那个拨浪鼓带来了。
它长得有些奇怪,说是拨浪鼓其实分成了两部分,上面是个有些镂空的圆球,里面还放了圆圆的石子,一动就会发出声音,下面像是一个底座,支撑着这个圆球。
嬴逆一看这个仿佛崭新如初的金器,眼神就亮了。这东西一般人见了确实没有什么印象,就连杨梁和在考古系学习都不一定见过实物。
“这是鸾,是装在古车上的鸾铃。《诗经》面说了‘和鸾雝雝,万福攸同’,古车上面除了‘鸾’之外,还有‘和’种铃铛。车子启动,铃铛则响。不过两种铃铛的应和之声,对于驾车人是很有技术要求的。”
杨梁和没想到花和尚给的是一件古董,鸾、和他听说过,鸾鸣和应是一种吉祥的征兆,会有万福之聚。
学界对于古车的研究多偏向于车辆的构造,而小到车上的装饰则是很少涉及。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新笔趣看【51biqukan.com】第一时间更新《妖怪都去哪了》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